农光互补也被称为农光一体化,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既进行光伏发电又进行农业生产,实现一地两用,并强调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的相互影响和耦合共生。农光互补已经成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双碳”发展目标的创新性土地利用方式。
黄河三角洲地区拥有面积广大的滨海盐碱地,种植农作物经济效益低,为大面积开展光伏发电提供了土地基础。甄选耐盐碱作物品种,探索适宜的农光配置方式,不仅能提高单位面积上的固碳减排效率,还可以提升综合经济效益,是推动滨海盐碱地资源综合利用的有益尝试。
基于以上理论,重点实验室联合国家电投集团山东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滨海盐碱地农光互补植被配置策略研究。本项目2023年春季启动,在详细调查项目地基础条件和充分进行前期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甄选出桑根草、超级芦竹、巨菌草三种耐盐碱牧草品种和车前子、海椹子等五种耐盐碱中草药品种作为备选品种,于暑期正式开展野外试种筛选工作。依据今年的试种结果,将确定明年大规模种植的最优农光互补配置品种和方式。
开展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是重点实验室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农光互补植被配置策略探索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滨海盐碱地光伏发电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必将成为重点实验室科技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及“双碳”发展目标的成功案例。